1988年在美国纽约州的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进修及教学一年。
1997-2000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学习,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200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中国语文》副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同时为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现任两名中国大陆理事之一。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学教学工作,并从事汉语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类型比较的研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汉语教研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所所长及博导、江苏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汉语方言学会理事。
1991年荣获江苏省团委“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96年还曾以《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无锡方言的体助词“则”(仔)和“着”》二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
《从所谓“补语”谈古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1)。
《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与刘海燕合作),《方言》,2005(2)。
《语法调查和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当代语言学》,2005(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民族语文》,2005(4)。
《小句内句法结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世界汉语教学》 2005(3)。
《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研究》,24卷,2004(1)。
《深度和广度: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追求》,《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理论语法与语言教学在何处相会》,《语言理论与语文教学》,张洪明、谢家浩、唐秀玲主编,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4年。
《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从“说道”的“道”说起》,《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石锋、沈中伟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Identical Topics: 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Languag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32, No.1.
Review of Sinitic Grammar: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 edited by Hilary Chappel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32, No.1.
《苏州方言“勒X”复合词》,《吴语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4)。
《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语法化与汉语研究(一)》,吴福祥、洪波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戴庆厦、顾阳主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
《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戴昭铭主编,周磊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2002(5)。
《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5)。
《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4)。
《赋元实词与语法化》,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
《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6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1(5)。
《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1年总9期。
《汉语方言语序类型的比较》,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创刊2期,又见史有为主编《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方言》,2001(4)。
《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语言问题再认识——张斌先生从教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粤语的句法类型特点》,香港《亚太语言教育学报》,2001(2)。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2)。
《试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与唐正大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3)。
《一本好而及时的社会语言学著作—评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2001(3)。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汉语语言学》,编撰第8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
《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
以跨语言方言的语言共性及类型学研究见长,也善做语言学内的跨子学科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