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老师简介
男,汉族,1952年9月生于上海。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习经历:
1978年4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林学院林业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系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68年12月至1978年3月在云南景洪县橄榄坝农场工作,农工。
1982年2月至1984年8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研究实习员。
1986年8月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学术专长:
农村经济
研究课题:
1992年以来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的重点研究项目,一些成果和建议受到了党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并得到了国际上承认、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先后主持了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助的“生态敏感地带和经济贫困地区的相关性研究”课题、“中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脱贫研究”课题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建设项目”;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化解中国农村工业快速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策选择的研究探讨”;世界银行委托的“湖北小水电项目的扶贫评估”;亚洲开发银行委托的《新世纪贫困规划方法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化解水资源短缺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研究”和“我国洪灾防治的经济策略研究”;水利部委托的“水土保持的经济机制研究”;中华扶贫基金会委托的“政府非专职部门扶贫案例与理论研究”;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的“大众旅游对西部经济的影响的研究”等。
主要获奖情况:
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与编写的《林业经济学导论》获林业部科技进步2等奖。
参与主持的《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于1990年获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合作撰写的《产业化、商品化:中国林业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于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参与研究的《中国速生丰产林规模、布局和管理体制研究》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主持的《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研究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发展战略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主持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和参与研究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参与撰写的《中国农村改革20年》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主持完成的《发展的后劲》作为丛书之一获中国图书奖。
2015年11月,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