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老师简介
1955年生于辽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2年2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6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1992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2月公派赴法进修,先在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让•莫内学院做博士后14个月,获《博士后地位证书》。
工作经历:
现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4年4月至201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2004年7月至2014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党委书记、所长。
2000年10月至2004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1995年2月至2000年10月在研究生院先后任培训中心主任、题库考试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
1993年11月至1995年2月,受聘于法国Marne la Vallée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微观经济学和亚太经济。
主要研究领域: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改革
主要社会兼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监会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2-2030)》编制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河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荣誉教授等在十几所大学兼任教授等。
主要著述:
自1985年以来,发表论文、文章、内参等300多篇,英文论文十几篇,著述和译著十几种,合计800万字左右;主要代表作有《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经济研究》,2003年)、《“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DB型现收现付制社保基金的危机与投资理念》(《世界经济》,2003年)、《DC型积累制社保基金的优势与投资策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中国企业年金何去何从――从< 养老保险管理办法(草案)>谈起》(《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中国企业年金的治理危机及其出路――以上海社保案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中国社保基金违规的制度分析与改革思路》(《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中国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急迫性及国际比较――应对“中国威胁论”与外汇储备二次分流的战略思考》(《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人口科学》杂志,2011年第1期)、、《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2011改革”无果而终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载《辽宁大学学报》(双月刊),2014年第5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从“碎片化”到“大一统”》,载《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1期、《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供给侧:降费对社会保险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载《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2016年第3期、《扩大参与率:企业年金改革的抉择》,载《中国人口科学》(月刊),2017年第1期、《养老保险降低缴费率与扩大个人账户——征缴体制改革的“额外收获”》,载《行政管理改革》期刊,2018年第11期、《社会保险费“流失”估算与深层原因分析——从税务部门征费谈起》,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第6期、《主权养老基金的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中国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的窗口期》,载《国际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第3期、《社会保险缴费与竞争中性偏离——对征收体制改革过渡期政策的思考》,载《中国人口科学》期刊,2019年第4期、《社会保险降费与合规征收: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思考》,载《税务研究》(月刊,6月1日出版),2019年第6期等;出版有《郑秉文自选集》(上中下三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从2011年至今主编出版《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年度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从2018年开始主编出版《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年度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