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1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的网站上在近期公告栏目里发布出了一条消息: 我校将选拔第二批MBA学生赴荷兰蒂尔堡大学商学院交换学习。从被这条消息吸引开始,我和报名的同学们一起经历了资格筛选,校方面试,直到最终敲定名额。2015年1月18日,我和2012级的同学刘雪莹终于到达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正式开始了为期89天的交换学习生活。
那有一条河:
TIAS的江婷老师在我们到达的风雨夜把我们从机场接到了乌德勒支市(Utrecht)的住所。虽然TIAS所归属的蒂尔堡大学是在蒂尔堡市,但是TIAS的校区却是在乌德勒支。这里据说是荷兰的中心,四面通衢,却保持古老和宁静,乌德勒支大学和TIAS坐落在城市中心,给这里又带来些年轻的活力。来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想在黑暗中努力窥探些风景,却来不及抵挡长途飞行的疲惫,草草安顿睡下。

图1: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

图2:浓雾笼罩的乌德勒支市
第二天挣扎着惺忪的睡眼出门,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浓雾笼罩了整个城市,一条蜿蜒的运河轻巧地潜过青色的石桥,绕过草地和巨树,从我们的住所前悄然流过。江老师热情地来带我们步行到学校,帮助我们识路。5分钟的路程,这条河始终在我们左侧或近或远的位置。地上还有些潮湿和积水,晨跑的健身者、溜狗的居民熟练地跳开它们,在土质的河畔走近或跑远。

图3:学校旁边的小河
走上河堤的斜坡,又一条短短的运河分割了石头铺就的街道和一排砖砌的老房子,其中一栋刷白的房子就是TIAS,可以通过门外墙上的名牌分辨。

| 
|
图4:校园周边街景
| 图5:TIAS校园
|

图6:TIAS商学院门牌
这5分钟,我还没认识这座城市,只记住了这条河。但那以后三个月的时间,乌德勒支的天气逐渐变暖,河中倒影也从枯枝白雪变成了绿叶红花,连河上野鸭天鹅也越来越活跃,懂得机警地躲避竞技的龙舟了。这条河也从初见时迎宾的知客,成为了我熟识后作伴的老友。曾在阿姆斯特丹旅游的时候被那里棋盘交错的运河吸引,那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灵魂和血脉。那么现在这座城,它的灵魂和血脉便是这条河,这条为乌德勒支和TIAS建立坐标的河。
| 
|
| 图7:乌德勒支市的河
|

图8:河上竞技的龙舟
TIAS的老房子:
推开老房子厚重的木门后,仿佛进入了中世纪的驿站,还好有电子屏幕,摩登的学生,时髦的桌椅把我们带回到一个志在发展的现代商学院。据说房子有几百年历史,门口大厅的木箱和这个房子年龄一样长。图书室也是中世纪风格,地下一层的就餐区在水平面下,窗口外便是一条运河的水面,跨河小桥的涵洞里野鸽子已经安了家。老师和同学们可不是
中世纪的,也绝不内向和羞涩。江婷老师是Full Time MSc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项目的负责人,还有喜欢大笑的Gretchen Van Der Spek,爱和我们聊天的Leanne Westerink,有时恶作剧的管家大叔,干活利索的厨师,这些TIAS的员工是这个老房子的守护人,而一届届的学生在他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愉快而顺利地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并给老房子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图9:TIAS的老房子
关于学业:
修读的课程是在国内提前选择的,可以在四个专业的课程中挑选,分别是Marketing、Finance、Change和Investment。由于项目时间安排的原因,交换学生可以选上一届MSc学生和本年MSc新生的课程。由于学生还分为Full Time和Part Time两种,我们最后决定挑选的9门课程其实涵盖了2014级Full Time学生、2014级Part Time学生以及2015级Full Time学生所修读的四个专业的课程。这样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同学和老师,体会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图10:老师授课中
9门课程分别为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rketing、Risk Management、Business Dynamics、Services Marketing、Capital Market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Entrepreneurship、Change Management和Marketing Management。除了TIAS本校的老师授课之外,还有从Brad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Lugano、Emlyon Business School等欧洲名校邀请的教授。我还记得University of Lugano的巴西裔教授Paulo Gonçalves下课后和我们在酒吧边喝边聊Dynamic Loop模型,Brad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的中国台湾裔教授Mei-Na Liao在课间和我们在庭院里晒太阳时还不忘讲解银行Service Marketing特点,同样来自Bradford的巴基斯坦裔教授Shahid Rasul午餐时和我们交流Entrepreneurship的学习体会。

| 
|
图11:侃侃而谈的Shahid教授
| 图12:美国教授Peter Redmon Gillies
|
还有更有趣的,在Change Management课堂上的时候,TIAS的美国教授Peter Redmon Gillies拿出了牛舌头举例,给我们讲如何在一个反对吃牛舌的团队里推行让大家接受吃牛舌的计划。学生们才思泉涌,集思妙想,分别站在自己的立场说了自己不吃的原因和接受吃的条件,谁也没发现我们几个来自中国、巴西、土耳其的学生已经流着口水想着怎么烹饪美食了。
来自各大洲的学生必然有文化、习惯和宗教上的不同,但是在TIAS大家庭里,我们总有年轻人共同的话题。伊朗的小伙Amir正在追美剧《成吉思汗》,我还给他补了课告诉他因为南宋消灭了蒙哥大汗才得以让欧洲避免被旭烈兀全境侵略;来自印尼的小伙Bram喜欢开各种玩笑却因为虔诚的穆斯林信仰滴酒不沾;印度的Prateek最爱问问题,看中了我带去的铁观音,我邀请他品尝,这种我一再强调不能加糖和牛奶的茶让他好奇了好久。
还有和我聊西班牙美食的巴萨小伙Jordi,一见面就搂着我喊中巴友谊的巴基斯坦小伙Mateen,永远西装笔挺文质彬彬的Albert, 来过北京带着佛珠却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的Bas,每天都在去健身房的路上的帅哥Kennet,被大家调侃是万人迷的罗马小伙Andrea,去过深圳要做牛仔裤和兰州拉面大生意的的智利小伙Eduardo,几节课下来就都成为了我的好朋友。临走之前我们与几个好哥们合影留念,我也让他们郑重承诺我去他们家乡旅游的时候务必全程接待。

图15:与好哥们的合影
怎么能忘了那些美丽可爱的女生呢。伊朗的Moj、土耳其的Deniz、波兰的Joanna、美国的Mika、越南的Trang、孟加拉的Aditi、韩国的Jinny Choi还会写她的汉字名崔珍熙,并且热情的回答了我韩国什么牌子化妆品最popular的问题。另外还有来自台湾的美女团队,Penny、Cheryl、Ivy、Gina、Yvonne、Janny。不得不提的是和我在两门课都分在一个组的几个美女。我作为小组讨论里唯一一个并且年长他们很多的男生,总被推上讲台发言,每次我发言回来比利时姑娘Marie-Ange和荷兰姑娘Britt就把我当背景来个搞怪的自拍,直到分别之前才终于有了一张正式的小组合照。

| 
|
图13:讨论小组的自拍
| 图14:讨论小组正式合照
|
不过搞怪归搞怪,由Britt创意,大家一起制作的Commercial Ads Board还是充分体现出了这些学生活跃的学习态度和迅速的执行能力。Board是按老师要求用带来的杂志里的内容在课堂20分钟完成一个品牌的推广,该品牌是Britt最喜欢的手机贴图App Pinterest。

图16:小组成员制作的Commercial Ads Board
遥远的城市: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曾经遥远的城市也渐渐变得熟悉和不舍。这座城市包容地接纳了我们,它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回到中国也心生挂念。我们在2015年的TIAS,在2015年的Utrecht,留下了CASS学生的印记。9门完结的课程代表了我们在学习上的成果,但通过三个月的努力,让TIAS的广大师生对CASS,对中国和中国年轻人有了更多认知,更是项目的成功,CASS的成功和我们的成功。用照片来记录下城市的点滴,也希望带给以后的CASS学子多一份动力。

| 
|
图17:教堂和行人
| 图18:城市夜景
|
图19:夜晚公共图书馆的自习室

图20:自行车王国

| 
|
图21:教堂内景
| 图22:拿骚雕像
|
2013级3班 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