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依据SIPRI发布的新一期全球军费开支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威胁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正面回应了此前一些西方媒体和研究机构渲染“中国威胁”的论调,并否定了“中国因素”是亚洲乃至全球军备竞赛的唯一因素,即“中国因素”并非全球军备竞赛的原因。
4月1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2011年度全球军费开支报告》,SIPRI定期发布的年度全球军费开支报告被普遍视为颇具权威的全球军事安全报告,侧重的是依据数据和分析反映全球军费开支的总体趋势和各国军备的发展,因此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一定的参考价值。依据SIPRI发布的新一期全球军费开支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威胁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正面回应了此前一些西方媒体和研究机构渲染“中国威胁”的论调,并否定了“中国因素”是亚洲乃至全球军备竞赛的唯一因素,即“中国因素”并非全球军备竞赛的原因。
外界耐人寻味的不同层面解读
中国的军事发展和军费开支的增加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热点。近期,这个话题进一步升温,外界纷纷发表评论或研究报告从不同层面竞相解读,其中在全球享有一定权威和知名度很高的军事安全研究机构所发布的年度研究报告更加引人关注和耐人寻味。SIPRI发布的年度研究报告认为,虽然近10年来中国的军事发展和军费开支增长迅速,但以此推断“中国存在威胁西方可能性”的论据并不充分,既为时过早,也站不住脚。根据SIPRI的估算,2011年度全球军费开支达到了1.74万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中国2011年度军费开支约为9230亿人民币(约合14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尽管SIPRI对2011年度中国军费开支的估算与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有不少差距,但报告认为中国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极度”稳定,中国增加军费开支侧重的是提高军人工资和改善军队条件,以及促进军事设备和技术现代化,“中国因素”不是全球军备竞赛升温的唯一因素。因此,SIPRI的报告从中国增加军费开支侧重点的层面进行了正面解读,并对近期西方出现的中国军费增加引发“亚洲军备竞赛”论调给予了直面回应。
此前的3月间,具有与SIPRI同等知名度和权威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布的《军事平衡》报告指称,在过去10年多时间里中国军费的快速增长需要密切关注……目前亚洲军备竞赛已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其中竞赛的一方是中国,并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是美国宣布调整军事战略转向亚太的主要原因。显然,IISS的报告是在渲染和夸大“中国威胁”,把当前全球军备竞赛升温的责任归于“中国因素”。IISS报告的这一论点既荒唐又不具有说服力。SIPRI和IISS对中国增加军费开支的不同解读,一方面反映了有关机构对中国增加军费开支的广泛关注,以及是否存在“中国威胁”可能性争论的升温;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当前亚洲以至全球军备竞赛趋于“白热化”的现状。因此,在当前全球军备竞赛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因素”和“中国威胁”的论调被外界反复渲染和炒作的背后显然另有隐情。
渲染“中国因素”背后的隐情
2012年度的中国国防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76.04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1.2%,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财政总支出的5.56%左右。因此,中国国防预算是适度和温和增加,与其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协调,与当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匹配,中国没有因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无限度地发展军事和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
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国家近年来军事的发展却在异乎寻常地加快,不仅军费开支的增加与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极不协调,而且军事的发展与其当前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不相匹配,超出了所能够承受的范围,进一步增加军费开支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其不遗余力地发展军事和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关国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和增加军费开支过于敏感和担忧,竞相增加军费开支和大量采购军事装备显然把“中国因素”扩大化了。
在当前亚洲乃至全球新一轮军备竞赛中,西方媒体和政界对“中国因素”和“中国威胁”的辩论各有所据。有观点认为,即便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意图不可质疑,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军事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产生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因素”引发亚洲乃至全球军备竞赛是不可避免的,这显然是“中国威胁”论调从中作怪。不久前,美国国会咨询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便持有类似的观点,报告警告称“美国低估或错判了中国军力的增长”,与IISS的观点基本一致,都试图将“中国因素”进一步扩大化。另有观点则对“中国因素”引发亚洲乃至全球军备竞赛表示不能认同,认为外界对于中国军事发展的关注和质疑是夸大了“中国因素”,所谓“中国威胁”是在被有意炒作。显然,一些西方媒体和机构对中国军事发展和军费开支增加的一系列负报道是围绕着中国发展和“中国威胁”而借题发挥。而“中国因素”被大肆渲染,自然就为一些热衷于军备竞赛的国家提供了强化军事功能的借口。
“中国威胁”潜意识阴魂不散
中国军费的增加始终是近年来西方媒体评论最多的问题,在西方出版的一系列涉华军事发展报告中,在字里行间都可以品到“中国因素”的味道,“中国威胁”的潜意识始终存在。实际上,这是西方对中国发展心存“疑虑”的复杂心态反映。这种心态,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也有经济利益层面的,更有东西方经济此消彼长因素带来的强烈的不适应心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东西方的力量对比,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反映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提升。西方一些媒体对待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充满了偏见,是近年来各种反华势力针对中国的发展出现的一股新思潮,其背后仍然是反华情绪和“中国威胁”的阴魂不散。
在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博弈中,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总是带着固有的傲慢与偏见看待中国问题,忽视了中国民族的尊严,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情感,加剧了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尽管中西文明在价值观上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价值观上的差异并不等于中西文明不能融合和交流。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国际社会,以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阻碍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根本因素。虽然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撞依然存在,但通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交流往来,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可以使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撞减少。西方媒体需要在报道中国问题上保持公正和客观,获得中国民众的信任;同时在与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沟通中,中国民众也需要通过适当的交流方式消除与西方的隔阂,化解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创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