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老师简介
1962年10月生于北京。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习经历:
1985年9月-1988年2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获硕士学位。
1981年9月-1985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8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以来,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赴美国伊利偌依大学访问学者一年,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半年。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委员,《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三次获得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优秀信息成果奖,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经济学会理论委员会负责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
国际金融、美国经济、公司融资、货币经济学。
近年主要成果:
“不对称合作: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视角”,2015年,《世界经济与政治》。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中国外汇》,2014年。
《跨境结算人民币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
《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区域债券市场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主权债务危机与欧元区的不对称性》,《欧洲研究》,2011年。
《A Retrospection of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Regime after Reform:Stylized Facts in the Five Years》,》China and World Economy》,2010年。
《A BBC Regime for 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Fundamentals and Feasibility》,《Jetro-IDE VRF390》,2010年。
《资本市场和公司融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欧洲研究》,2009年。
《后金融危机的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
《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理论基础和国际比较》,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年。
《深化亚洲金融合作的途径:日本的作用和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
《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代理成本:理论、经验和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萨班斯法案能否改善公司治理,根治盈余操纵?》,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
《货币政策、公司融资行为与货币供给内生性》,世界经济,2004年。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02年。
《货币和金融: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汇率与国际收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