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新闻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MBA校友访谈——冯小倩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9-27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2010年起,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如今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程。风华传十载,筑梦社科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2019级校友冯小倩师姐,她在校期间多次在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MBA 校内案例大赛荣获三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铜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复赛中荣获三等奖等。在校期间担任班委和学生会干部,获得校级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称号,并在校期间联合同学创办了自在堂知识文化共享平台。我们邀请她将这一路的求学工作经历娓娓道来,解读她的生活。

1:冯小倩

采访小倩学姐的时间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小倩学姐恰巧来学校参加竞赛,我们在竞赛结束后的间隙预约到了她。图书馆的会议室里,摆满了竞赛的资料,小倩学姐正在认真看一本书,即使比赛完后,小倩学姐仍旧不浪费每一分钟的空闲时间。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读MBA,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生活阶段和工作阶段?

冯小倩:当时和朋友合伙创业的项目已处在成熟期,此外自己也已工作了12年,所以特别希望回到校继续充电,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梳理,并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提升。

记者:工作多年重回校园,有哪些感受,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适,是怎么化解的?

冯小倩:完全没有不适应,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和善、友好,重回校园反而让我觉得更开心、更亲切,我非常享受在学校的时光。

记者:两年的课程占据着周末时间,而且参加了学生会/各种比赛,您当时怎么度过的?怎么平衡的?

冯小倩:我的做事原则一直是:重要的事情放第一位。既然能有机会重新回到校园学习,那我肯定把学校的事情放在工作、生活的前面。两年的时间看似很长,实则转瞬即逝,所以更加珍惜这段校园时光,尽可能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记者:在比赛阶段,以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赛为例,给大家讲下比赛历程,是哪些方面促使你们团队取得诸多好成绩的。

冯小倩:之前有位社科的老师说过:“不要想着能从社会汲取什么,要多想想能为社会贡献什么”,受此启发,我在疫情期间思考:如何能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系起来?于是,这个种子项目——“自在堂知识文化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并由此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不少老师与前辈的认可。这是一个针对老年人才开发的生态平台,我们期望打造一个覆盖新银龄与新年轻的用户入口,承担社会知识文化传播以及传承的责任,使得知识跨行业共享、教育跨年龄乐享,文化跨区域体验,价值跨层级获取,更希望维护银龄群的幸福感以及青年的社会归属感。

对于如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想主要在于一个好的团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发展,也不能凭借个人喜好随意拉人入伙,而是要根据项目特点,寻找合适的团队伙伴。这样每个人在团队中才能各有所用、各有所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成长、获取价值,团队长久项目也才能持续下去。

记者:两年MBA读书生活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冯小倩:社科的老师们都非常好,每个老师都是专家级的学者,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这里的读书生活也让我更年轻、更充满干劲。尤其是当我再次面对一些工作或创业中的黑暗时,心中不再埋怨,而是更有底气、更有勇气去直面它们,这些都得益于在学校的所学、所得。

记者:工作中创业的契机是什么?

冯小倩:我是一个爱思考、多实践的人,一旦想到会立刻去实现。所以,七年前和朋友一起创立了燕窝品牌。当时,我们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了滋补品市场,加之有产地资源,进行了精准的市场定位,直到现在,这个项目运营得都不错。

记者:在创业/参与比赛的团队创建更看中什么特质?

冯小倩:勤奋不是唯一的,创业者一定要有激情,要不怕失败、百折不挠,会解决问题更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记者: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工作或生活上的建议?

冯小倩: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多学习、多思考,多跟老师、同学接触,开阔自己的思维。更要牢记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尤其是要更加注重与实际结合进行实践。

记者:对母校社科大留下一句祝福。

冯小倩:母校是智慧的宝库,精神的圣地,人文的殿堂!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创造新的辉煌!

记者:谢谢小倩师姐的分享,她的创业经历以及项目情怀给我们很大启发,希望小倩师姐毕业后工作顺利,前程似锦,常回社科小院看看。

2冯小倩在潜水

3冯小倩与全体采访人员合影

撰稿:侯成、陶莉

记者:李志新

摄影:王世矗、冉祥宁

审核:张凯、冉祥宁

MBA研究生会宣传部

学生管理部

2021年9月27日